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新春走基层|在北国冰城感受法治温度
  发布时间:2024-02-22 09:04:56 打印 字号: | |

2月2日,中国北方小年,晚上6点,室外温度零下25度,冒着热气的姜汤和四大箱暖宝宝整齐地摆在冰雪大世界旅游巡回法庭中。


“两个人一组,从这边先开始。”法官李艳娜简单分了一下工,四人便忙活了起来。拆杯子,倒姜汤,分热贴……同一套动作被重复了几百次。


当晚冰雪大世界灯光璀璨,6米高的冰滑梯脚下正好是风口,排队等着上滑梯的游客足足三四圈。有游客接过姜汤问:“你们是法官吗?”



图为法院干警在给游客发放暖宝宝


为了此次冬夜送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人民法院购买了将近两千个发热贴,驻景区法官乔晨的母亲还帮忙下厨熬制姜汤。

乔晨,90后,松北法院的一名民事法官。说起自己为什么会成为驻景区法官,他一本正经地分析道:“可能是我抗冻吧。”话虽这么说,但他的手指已经冻得不听使唤了,连暖宝宝外面的包装袋都撕不开。

晚上8点多,姜汤被分完了,前前后后装了得有30壶,再也熬不出来了。暖宝宝同样供不应求,原本打算给每位游客发一个,后来有游客要两个,要三个,乔晨和同事们也都给了。

风打透了衣服,连眼睛都是冰凉的。回去的路上,四名法院干警拎着空了的热水壶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冰面上,还不忘捡起散落在地上的包装袋。

“当时抬头看着那些巨大的冰块,真的觉得自己很渺小。那种感觉就像把你放在舞台上,虽然你不是主角,但也一定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李艳娜有些感慨。

2023年哈尔滨火了,冰雪大世界更是一票难求。作为辖区法院,松北法院义不容辞地参与到了今年冬季的冰雪守卫战中。


图为法院干警在做普法宣传


作为驻景区法官,这个冬天,乔晨是深有感触的。2024年元旦期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接待游客16.32万人次,1月以来,日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

人一多,纠纷自然就多。平时乔晨在松北法院开庭审案子,冰雪大世界一有情况,他就要立马赶过来。“特别是去年年底那会儿,压力真的挺大的,感觉时间不够用,真希望自己有个任意门可以瞬间移动。”

乔晨嘴上说着忙不过来,身体却很诚实。

作为老家就在冰雪大世界附近的本地人,乔晨对园内的娱乐项目已经没有太多新鲜感了,但这段时间他总会去园区里转悠两圈,而且忍不住“建言献策”。

图为法院干警在给游客倒姜汤

冰上有块防滑垫坏了,看能不能修修;冰上自行车项目旁的警示标识最好再醒目点;气温回暖应该注意冰雕的防护措施;景区的垃圾桶可以再多几个,以免冰上垃圾导致游客滑倒……乔晨隔三差五就跑去跟景区相关部门反映情况。

“虽然这些跟我的工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我总觉得,既然咱们在这儿,还是可以做得更好点。”

2023年12月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当天,松北法院的旅游巡回法庭走进景区,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服务。往年法院的宣传工作都是在景区外,今年松北法院直接把审判点搬进了景区内。


图为松北法院旅游巡回法庭在景区内


在李艳娜看来,法院干警与群众面对面恰恰是解决矛盾的一个很好的方式。2024年1月6日,一名云南游客在景区游玩时不慎摔倒,游客要求景区一次性给付10万元,或预付医疗费6万元,后续费用多退少补。景区认为给付缺少正规票据且未进行责任划分,游客请求并无依据。游客还表示,如果景区不赔付,一行五人就不返回云南,双方矛盾激化。1月8日晚上7点左右,景区向辖区派出所报警。警方到达现场后,游客情绪再一次激动,拒绝和警方、景区做任何沟通。

“我只相信法官,我要见法官。”游客态度很坚决。

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乔晨整个冬天听到的最暖心的话。当晚12点左右,在法官的反复调解下,双方终于愿意各退一步,达成一致意见。“这个事情前前后后经过了得有五天,最后能调解下来,估计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包青天情结吧。”乔晨说,他也不想让游客带着失望和遗憾离开。

图为调解现场

如果说冰雪大世界是外地人的诗和远方,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的中央大街就是本地人的根和魂。

毕云亮,80后,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法院的一名法官。成为法官前,中央大街对毕云亮来说是一份童年的回忆,成为法官后,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央大街的变化。“前几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打击黑恶势力,最近几年我们更加重视优化营商环境。”毕云亮说。

民以食为天。中央大街商圈餐饮店有4000多家,随着社区商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消费者对休闲娱乐需求的提升,餐饮早已不只是黄金商圈的点缀,而是日益成为各大商业体的主菜。

图为中央大街大门


这就不得不提到北村大锅家饭店。北村大锅家饭店位于中央大街商圈内,周围饭店林立,但都处于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老式商住综合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未配套设立专用烟道的商住综合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层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

当老建筑面对新法规,经营者陷入无所适从的困境。

北村大锅家饭店经营者刘先生有点委屈,自己的饭店取得了相关行政许可,经营了半年后却收到了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责令改正通知书,理由是选址不当。

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出的最终结果是,行政处罚55000元,同时闭店处理。

刘先生经营的饭店所处楼盘建于20世纪90年代,都没有专用烟道。为了达到环保标准,刘先生自己出钱租用锅炉房烟道,加装油烟噪声净化设备,各项检测结果都符合标准。

虽然如此,刘先生一审还是败诉了。带着不解和不甘,刘先生上诉到二审法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办案法官接到案件后,很快意识到,这个案件看似是小案个案,可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对整片老城区的餐饮业产生不良影响。

尽管是小案,但绝不能小办。

图为承办法官到现场了解情况


法官多次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饭店的排烟情况为商圈内同类餐饮业中较高标准,避免噪音的积极做法也广受邻里好评。

“不能让机械僵化的执法寒了商圈市场主体的心。”哈尔滨中院法官朝之悦说。

结合本案实际情况,哈尔滨中院认定道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的案涉行政处罚决定属于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违反法定程序和过罚相当的原则,并撤销了行政处罚的决定。

案件结了,周围的商户们都纷纷向北村大锅家饭店取经,着手改良排烟设备,提高净化等级,避免油烟噪音污染。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也调整了相关领域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执法方式,重振市场经营主体信心。

图为法槌


“有了法院的判决,我们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经营了。”说起这事儿,刘先生是一百个满意。不仅如此,人潮涌动的中央大街也给刘先生切实带来了利润。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前来就餐的食客络绎不绝,刘先生从一名自主创业者变成了准点开张的“打工人”,虽然有点累,但是心里特别甜。更为重要的是,保住了店铺就等于保住了店内三四十名员工的饭碗,这个冬天,他们有活干,有钱赚。

大年初四,哈尔滨的风有几分暖意,中央大街的一家家小店散发着热气腾腾的年味。店内跃动着的身影,传递出的珍重和祝福,共同构筑了人世间最平凡的欢乐。

“天下无讼,可能是所有法官最大的心愿吧。

图为中央大街的冬季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责任编辑:皇姑法院